网上有关“元朝皇帝列表排名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元朝皇帝列表排名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元朝皇帝列表排名表:
1、太祖铁木真(1162-1227)1206年称汗,在位22年,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2、太宗窝阔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3、昭慈皇后----(1242-1246)年称制,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4、定宗贵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5、钦淑皇后----(1248-1251)年称制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参考资料:
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帝国是怎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
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开始元朝帝系的继承开始变得混乱,我就从那里开始介绍。
元世祖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驾崩。由于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争夺。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次子铁穆尔之间选择,由于铁穆尔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尔即位为元成宗。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元成宗驾崩,由皇后监国。皇侄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发动政变,夺得控制权。镇守和林的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大哥海山率大军赶回大都即位是为元武宗。由于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发动政变迎立的大功,所以元武宗册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
元武宗即位后,随即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元武宗驾崩,由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元仁宗。这次乃元朝和平转移帝位的第一次。元仁宗即位后,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前往镇守四川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仁宗把和世琜之弟图帖睦尔放逐至南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破坏了与武宗相约先立和世琜继位,再传位硕德八剌等之约。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元仁宗驾崩后,硕德八剌即位为元英宗。元英宗继承了其父仁宗的行汉法政策,并于至治三年(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行汉法的施政不满,于是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着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杀了英宗及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元英宗被行刺后,镇守和林的晋王甘麻剌的长子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杀掉行刺元英宗的重臣后即位,是为泰定帝。泰定帝即位后,被仁宗放逐到海南岛的图帖睦尔被封为怀王,镇守建康。
泰定帝于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崩于上都。丞相倒剌沙拥立七岁的阿速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而镇守大都的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即与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拥立怀王图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文宗。最后燕帖木儿攻入上都,天顺帝不知所踪。
针对文宗兄长仍在漠北游牧,文宗采取燕帖木儿的建议,立文宗哥哥周王和世琜,是为元明宗,图帖睦尔被立为皇太子;后燕帖木儿又毒死和世琜重新立图帖睦尔为帝,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文宗重祚以后,大兴文治。天历二年(1329年)2月,文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编纂《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
但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元朝朝政更加腐败。文宗于至顺四年(1333年)去世后,燕帖木儿立年仅七岁的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欢贴睦尔被太皇太后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又称元顺帝。
元惠宗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于至正五年(1345年)修成。
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中后期至1350年代期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与此同时,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过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武装起事。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事,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至正十年(1350年),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次年(1351年),因黄河地区严重的水患,元惠宗以贾鲁治黄河,动用大量民夫,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韩山童等人决定在5月率白莲教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刘福通于是带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打出红巾进行起事,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元政府则派出也先帖木儿率兵攻刘福通红巾军,由丞相脱脱亲自督战攻徐州,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然而由于脱脱被朝中弹劾,功亏一篑。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后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在北方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和李思齐等元军将领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红巾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元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等南方其它红巾军将领和元朝南方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惠宗北遁,明政府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
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元惠宗在明军的追击下逃离大都来到上都,随后又逃到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并组织反抗,失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继续北逃至漠北,并多次与明军交战。此时元军主力为汉人将领王保保率领的军队,他与明军将领徐达在漠北的交战中互有胜负,朱元璋曾多次写信诏降,但王保保从不理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位于云南的元朝梁王继续忠效于元政府,直到1381年方被明军消灭。北迁的元君臣一直沿用“大元”这个国号,史称北元,直到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改国号为“鞑靼”(一说1388年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即去国号)。
提问忽必烈,朱棣,康熙的庙号
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1193—1232年),成吉思汗第四子,尊号“也可那颜”(大官人)。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朵儿、牧地和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约12.9万人,其中大部分都由拖雷继承。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三儿子孛儿只斤·窝阔台继位,拖雷监国。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公元1186年—公元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在位期间,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础。西征欧洲,灭亡金朝,统一北方,定官制。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1206年—1248年),蒙古帝国可汗,史称“贵由汗”。是前任大汗窝阔台的长子,他早年参加征伐金朝,俘虏了其亲王。曾经和拔都西征欧洲。1246年通过忽里台大会即位,公元1247年吐蕃归附蒙古帝国,翌年贵由死亡,汗位转入拖雷一系。1266年忽必烈追尊贵由庙号为定宗,谥号简平皇帝。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蒙哥汗”。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主要致力于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1259年死于合川东钓鱼山下。1266年十月,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建元中统。1282年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1274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消灭了流亡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元朝皇帝。蒙古可汗。元世祖忽必烈之孙、皇太子真金第三子。(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1294年),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于上都大安阁。(1307年)驾崩,铁穆耳后继无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争夺战的隐患。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元朝皇帝。蒙古可汗。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作为报酬,他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弟(子)。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1311年初,海山驾崩于大都。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元朝皇帝。蒙古可汗。于武宗死时嗣位,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在位九年,死后并未传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传位其子元英宗硕德八剌。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03年2月22日—1323年9月4日)元朝皇帝。蒙古可汗。元仁宗嫡子。1320年三月即位,时年17岁,次年改元“至治”。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
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293年—1328年),元朝皇帝。蒙古可汗。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泰定”。1328年,也孙铁木儿去世,死后发生皇位之争,他的从侄图帖睦尔(元文宗)夺取了他的儿子阿速吉八的皇位。
元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0年—1328年),元朝皇帝。蒙古可汗。他是元泰定帝之长子,1324年获册封为皇太子,1328年九月在上都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与大都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对抗,展开两都之战。一个月后上都一方战败,蒙文史料均记载阿速吉八死于此战乱。(还是个孩子、只在位一个月)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元朝皇帝(两次在位,分别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和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元武宗海山次子,明宗之弟。他可谓一个阴谋家,首先篡夺应由阿速吉八继承的皇位,之后又将其杀掉斩草除根,又阴谋害死了哥哥明宗和世剌。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元朝皇帝,蒙古可汗。1329年2月27日—1329年8月30日在位,在位6个月。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元顺帝之父。1329年8月30日,元明宗和世?被燕帖木儿毒死,享年30岁。1329年9月8日,燕帖木儿重新拥戴图帖睦尔为帝,元文宗复位。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朝皇帝,蒙古可汗。元明宗次子。1332年10月23日—1332年12月14日在位,在位仅仅53天即去世,享年七岁,谥号为冲圣嗣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宜林奇葆。葬于起辇谷,庙号为宁宗。
元惠宗、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20年—1370年)元朝皇帝(最后一位)蒙古可汗。元宁宗长兄,元文宗在位时将其流放到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1333年即位于上都。明太祖朱元璋攻打大都时,元惠宗不进行抵抗,仅带部分家眷逃往上都,后又逃至应昌。
首先楼主说的不错,一般开国皇帝都是称“祖”的。当朝后世皇帝一般称“宗”例如:唐高祖李渊和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但是也是存在一定例外的,也就是楼主提到的三位(其实有四位,还有清世祖) 首先,忽必烈称“祖”我们要看到其实是由于是忽必烈真正建立了元朝,在其之前的几任皇帝(包括成吉思汗)在历史学上一般都称为蒙古国大汗,即如下几位:
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 1206年~1227年
睿宗 监国景襄皇帝 也可那颜孛儿只斤拖雷摄政 1227年~1229年
太宗 英文皇帝 窝阔台汗 孛儿只斤窝阔台 1229年~1241年
称制 昭慈皇后 乃马真脱列哥那摄政 1241年~1246年
定宗 简平皇帝 贵由汗 孛儿只斤贵由 1246年~1248年
称制 钦淑皇后 斡兀立海迷失摄政 1248年~1251年
宪宗 桓肃皇帝 蒙哥汗 孛儿只斤蒙哥 1251年~1259年
至于铁木真被尊为太祖也只是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追封的。既是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评述三国时讽刺曹丕说的“奸雄曹操是曹丕的儿子”(曹丕在篡汉之后追封曹操为魏太祖) 的翻版。
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这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一种封建世袭方式,既是传位于孙(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由此也逼反了朱棣。朱棣篡位之后依然承明制,并没有改朝换代(其实也算是改朝换代,既是逆君之意而成),与其说是叛乱到不如说是皇家私事。再者说皇帝庙号多是由后世皇帝订立的,明朝的后来的君主都是朱棣的子孙,岂有不尊先祖的道理?再者,永乐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有大作为的,对他的评定自然是很高的。
再来说康熙帝,清朝早期有“三祖一宗”既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 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 可以看到从顺治皇帝才始有年号,这是因为顺治帝真正入主中原,定鼎天下(这个原因和忽必烈很相似)。至于康熙皇帝为什么也能称祖,原因大概有三点:一、康熙真正平定了明朝余党,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二、康熙确立了中国的版图,康熙平生的十次大的战争大面积地扩大了中国版图,开疆拓土自古以来被视为天子的大作为;三、康熙帝在位时间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古人视之为天佑。
不知道说清楚了没?
关于“元朝皇帝列表排名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绮兰]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nlon.net/sn/588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绮兰”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元朝皇帝列表排名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元朝皇帝列表排名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元朝皇帝列表排...
文章不错《元朝皇帝列表排名表》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