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人民财评: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养老金缺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民财评: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养老金缺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养老保障问题历来备受社会关注。多年来,我国职工养老社会统筹账户入不敷出,动用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导致个人账户缺口(即养老保障债务)不断增长。若不及早防范,缺口规模会越来越大,引发危机。针对如何填补个人账户缺口,有人认为应该动用财政收入,有人认为应该发放国债,更多的人认为应该动用国有资产,也有人认为应该动用外汇储备。这些办法都不是长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不可持续。养老保障体系必须自身可以平衡。 首先,财政和养老账户是各自独立的。财政收入有财政收入的用途。随着财税改革不断深入,各种税收的用途应越来越清楚。这样,百姓纳税就心里明白,纳税意愿就会提高。养老账户的收入专门用于养老支出,不能长期依赖财政收入,况且财政也有赤字,债务已经不小。绝大多数国家财政和养老账户是分开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连年,一般性政府债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然而,养老社会统筹账户却有占GDP近20%的资金积累。 发放国债填补个人账户缺口或偿还养老保障债务,即把养老账户的债务变成一般性政府债务,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这种做法一是寅吃卯粮,把负担向后代转嫁;二是不可持续,欧债危机和美国的“财政悬崖”都已经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动用国有资产和发放国债实质上是一样的,一个是资产少了,一个是债务多了,两种做法的后果都是国有净资产减少。常言道,“坐吃山空”,国有资产也不是用之不竭的,依赖国有资产解决不了长远问题。 动用外汇储备是不可行的。外汇储备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国家财政的钱,是企业和个人从海外赚来的钱,或者外资和外国人投放到中国的钱。中国人民银行拿了外币,给出对应数量的人民币。如果不搞通货膨胀,人民银行应该相应地以其它方式(例如出售银行持有的国债)收回同样数量的人民币。不然,拿了外币,只发行人民币,搞通货膨胀,就是向百姓征“通货膨胀税”了。这笔钱用于社保,就等于发行货币填补社保缺口。 那么,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账户缺口日益扩大的问题呢? 我们不妨看一下美国的做法,或许其中有可取之处。面对人口老龄化,美国早就未雨绸缪。上世纪80年代初,当“婴儿潮”一代人大规模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美国就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税率,增加社保基金的积累。1980年雇主和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总税率为10.16%(雇主雇员各半),后多次上调税率,1990年达到12.4%。2011到2012年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税率从6.2%短暂减少到4.2%,使得养老保险总税率降到10.4%。为应对从2010年开始出现的养老账户赤字,奥巴马政府又将2013年养老保险税率恢复到12.4%。到2012年养老统筹账户资金积累超过2.7万亿美元,占GDP的18%。美国社会养老金发放水平不高,且比较均等。另外,美国还激励人们延迟退休,由62岁到67岁。 最新预测显示,到2033年前养老账户不会有缺口。 我国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使其具有长期自身平衡的能力。一是增加社会保障账户的收入,二是节约支出。我国目前养老保障社会统筹账户缴费率已达20%。加上中国正在城市化,交费的人相对较多,养老账户收入增长很快。据统计,2000年到2011年,养老金个人账户加社会统筹账户的收入增长率为 17.1%,支出增长率为15%。然而,我国养老账户缺口却不断增加,目前约占GDP的 2%。 我们必须完善职工养老保障体系,使之能够积累资金,以填补未来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收支缺口。在收入方面,由于养老缴费率已经很高,再增加难度很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养老基金收益率。在支出方面,应避免过高的养老金发放,缩小养老金差别,并激励人们延迟退休。 其它养老保障体系应该尽快改革,保证社会公平和可持续。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负担,替代率高达90%以上,与职工养老替代率相差悬殊。美国联邦雇员1984年以前也加入专门的公务员退休体系,养老金高于普通民众。1986年美国修改法律,减少公务员的养老金待遇。从1987开始,政府要求1984年以后工作的联邦雇员必须加入全民社会保障体制,同时可以参加联邦养老体系,待遇大幅降低。我国除收入分配差距大外,养老金的差距也很大。目前,老百姓在养老问题上主要是“患不均”。行政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应该尽快纳入全国职工养老保险。 近年来,我国还建立了新农保体系,给农村老人发放为数不多的基本养老金,由财政负担。未退休的农民的养老交费都记入个人账户,政府还补贴。基本养老金加个人账户补贴会使财政负担越来越大。新农保也应该从国家一般性财政预算中剥离,确定自身的资金来源,这样才可持续。 我国应该从长计议,从增收节支入手建立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保证社会统筹账户在长期内平衡,使人民老有所养,安居乐业。(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财政学系主任、教授)
人民财评: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养老金缺口?[图]
楼主您好!以下是美国经济现状:
美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受此推动,美经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增长期。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5.065万亿美元(2011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人均GDP为48147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9名)。国家债务达到15.22万亿美元。
美国的经济体系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在这个体系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然而,各级政府的总和却占GDP的36%;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社会福利网相对较小,政府对商业的管制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例如:纽约市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南部以医药研究、旅游业和建材业为主要产业,并且由于其薪资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因此持续的吸引制造业的投资。
美国的服务业占最大比重,全国四分之三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美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了黄金、石油和铀,然而许多能源的供应都依赖于外国进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国,占世界农业出口市场的一半以上。美国工业产品主要包括了汽车、飞机和电子产品。美国也有发达的旅游业,排名世界第三。
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毗邻的加拿大(19%),中国(12%)、墨西哥(11%)和日本(8%)、德国、英国、韩国、法国、中国台湾和巴西紧随其后,每天大约有价值高达11亿美元的产品流经美加的国界。美国经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全球多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国的证券市场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美国经济正不断朝“僵尸经济”迈进:
不确定的美国财政政策,不断深化的欧洲地区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不断放缓的全球经济增速都使得美国经济的复苏步调日渐放缓,俨然是一种“僵尸”状态,在这样一种不温不火的局面下,企业和消费者都不愿意主动采 取行动,选择观望的态度静待市场的发展。
目前美国经济的状态就仿似一个僵尸,从事风险的生物本能(animal spirit)还没有真正回归。
欧洲地区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持续的去杠杆化都使得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第二条腿迈步乏 力。
美国经济目前尚无法实现‘逃逸速度’,但当局推行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都已经足以确保美国经济实现1%至2%的增长。从历史上的复苏标准来看,这一经济增长速度太过缓慢,感觉就像‘僵尸经济 。目前市场投资者都担心经济会出现双谷衰退。
事实上,目前市场的投资者都十分紧张且已经处于备战乏力状态,因此,要使经济增长停滞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当前美国经济的疲软会最终演变为经济衰退。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8%,而在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有望加速至2.2%。
经济增速基本上就处于2%左右的水平,目前经济出现的一个正面的信号就是,企业的基本面较为优良,尽管企业并未加大对员工的招募力度,但其并未有加大裁员的力度。
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前,企业都不大愿意扩大支出力度,因为较广层面的政策具有不确定性,不仅如此,在有关医保成本、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悬崖方面都缺乏具体的细节信息和透明度。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就是,一旦美国国会未能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那么在今年年底即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在今年第一季度实施的预算削减政策将会把我们引领到所谓的财政悬崖边
尽管预计美国在明年的经济增速将触及3%,但在明年第一季度其经济增速将会大幅走低。
其可以预见的就是,从现在到今年年底之前,经济或难以呈现实质性的改观。
即便欧洲各国决策者们已经在采取行动应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但市场并未给予其足够的信心。欧洲经济的疲软同时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打击。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6月,美国制造业出口出现了下滑。尽管在上周召开的欧盟峰会使得诸如股票和商品这类的风险资产出现了复苏,但目前这种上涨的动力已经开始消退。不仅如此,市场对向西班牙银行救助的担忧再度重燃,在此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欧元汇率在本周五触及过去两年以来的新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日公布美国经济年度评估报告,指出美国经济复苏依然疲软,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预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速不会超过2.3%。
报告认为,虽然去年下半年经济出现反弹,居民投资回暖,一些地区房价企稳,但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降至2%左右,就业市场发展速度放缓,对外出口也因欧洲等地需求下降而受阻,总体而言美国经济复苏依然疲软。
报告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明年为2.3%。今年4月,美联储曾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在2.4%至2.9%之间,但6月末将增速预期下调至1.9%至2.4%之间,并且一并下调2013年和2014年经济增速预期,明显对美国经济前景更加悲观。
报告又指当前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将影响美国对外出口;其二,两党迟迟无法就税收和预算政策达成共识,一旦谈判破裂,2013年美国财政将严重紧缩,危及本就疲软的经济复苏。
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尽快消除“财政悬崖”带来的不确定性,及时提高美债上限,合理削减财政赤字,同时马上制定一份全面可信的整顿财政计划。
以上是美国经济现状,希望对您有帮助!
养老保障问题历来备受社会关注。多年来,我国职工养老社会统筹账户入不敷出,动用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导致个人账户缺口(即养老保障债务)不断增长。若不及早防范,缺口规模会越来越大,引发危机。针对如何填补个人账户缺口,有人认为应该动用财政收入,有人认为应该发放国债,更多的人认为应该动用国有资产,也有人认为应该动用外汇储备。这些办法都不是长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不可持续。养老保障体系必须自身可以平衡。 首先,财政和养老账户是各自独立的。财政收入有财政收入的用途。随着财税改革不断深入,各种税收的用途应越来越清楚。这样,百姓纳税就心里明白,纳税意愿就会提高。养老账户的收入专门用于养老支出,不能长期依赖财政收入,况且财政也有赤字,债务已经不小。绝大多数国家财政和养老账户是分开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连年,一般性政府债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然而,养老社会统筹账户却有占GDP近20%的资金积累。 发放国债填补个人账户缺口或偿还养老保障债务,即把养老账户的债务变成一般性政府债务,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这种做法一是寅吃卯粮,把负担向后代转嫁;二是不可持续,欧债危机和美国的“财政悬崖”都已经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动用国有资产和发放国债实质上是一样的,一个是资产少了,一个是债务多了,两种做法的后果都是国有净资产减少。常言道,“坐吃山空”,国有资产也不是用之不竭的,依赖国有资产解决不了长远问题。 动用外汇储备是不可行的。外汇储备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国家财政的钱,是企业和个人从海外赚来的钱,或者外资和外国人投放到中国的钱。中国人民银行拿了外币,给出对应数量的人民币。如果不搞通货膨胀,人民银行应该相应地以其它方式(例如出售银行持有的国债)收回同样数量的人民币。不然,拿了外币,只发行人民币,搞通货膨胀,就是向百姓征“通货膨胀税”了。这笔钱用于社保,就等于发行货币填补社保缺口。 那么,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账户缺口日益扩大的问题呢? 我们不妨看一下美国的做法,或许其中有可取之处。面对人口老龄化,美国早就未雨绸缪。上世纪80年代初,当“婴儿潮”一代人大规模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美国就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税率,增加社保基金的积累。1980年雇主和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总税率为10.16%(雇主雇员各半),后多次上调税率,1990年达到12.4%。2011到2012年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税率从6.2%短暂减少到4.2%,使得养老保险总税率降到10.4%。为应对从2010年开始出现的养老账户赤字,奥巴马政府又将2013年养老保险税率恢复到12.4%。到2012年养老统筹账户资金积累超过2.7万亿美元,占GDP的18%。美国社会养老金发放水平不高,且比较均等。另外,美国还激励人们延迟退休,由62岁到67岁。 最新预测显示,到2033年前养老账户不会有缺口。 我国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使其具有长期自身平衡的能力。一是增加社会保障账户的收入,二是节约支出。我国目前养老保障社会统筹账户缴费率已达20%。加上中国正在城市化,交费的人相对较多,养老账户收入增长很快。据统计,2000年到2011年,养老金个人账户加社会统筹账户的收入增长率为 17.1%,支出增长率为15%。然而,我国养老账户缺口却不断增加,目前约占GDP的 2%。 我们必须完善职工养老保障体系,使之能够积累资金,以填补未来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收支缺口。在收入方面,由于养老缴费率已经很高,再增加难度很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养老基金收益率。在支出方面,应避免过高的养老金发放,缩小养老金差别,并激励人们延迟退休。 其它养老保障体系应该尽快改革,保证社会公平和可持续。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负担,替代率高达90%以上,与职工养老替代率相差悬殊。美国联邦雇员1984年以前也加入专门的公务员退休体系,养老金高于普通民众。1986年美国修改法律,减少公务员的养老金待遇。从1987开始,政府要求1984年以后工作的联邦雇员必须加入全民社会保障体制,同时可以参加联邦养老体系,待遇大幅降低。我国除收入分配差距大外,养老金的差距也很大。目前,老百姓在养老问题上主要是“患不均”。行政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应该尽快纳入全国职工养老保险。 近年来,我国还建立了新农保体系,给农村老人发放为数不多的基本养老金,由财政负担。未退休的农民的养老交费都记入个人账户,政府还补贴。基本养老金加个人账户补贴会使财政负担越来越大。新农保也应该从国家一般性财政预算中剥离,确定自身的资金来源,这样才可持续。 我国应该从长计议,从增收节支入手建立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保证社会统筹账户在长期内平衡,使人民老有所养,安居乐业。(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财政学系主任、教授)
关于“人民财评: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养老金缺口?”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熄灯果实]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nlon.net/sn/463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熄灯果实”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人民财评: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养老金缺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民财评: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养老金缺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人民财评: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养老金缺口?》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