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夏至和立夏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夏至和立夏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夏至,按字面的意思,说明夏天到了。但很多人八夏至和立夏混淆了,认为夏至就是立夏。虽然夏至和立夏都是夏天的节气,但两者截然不同。今天我们来看看夏至和立夏的区别。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2017夏至时间是6月21日18:51:13,农历2017年五月(小)廿四,星期六。
立夏
立夏同夏至一样,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光都是反映季节的节气,而且都是反映进入夏季的节气。但立夏和夏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节气。可是,他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区别和联系又是什么呢?听我为你继续讲解。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立夏也即是说,万物至此皆长大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也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夏至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24节气时间表:
立春:2月3-4日
雨水:2月18-19日
惊蛰:3月5-6日
春分:3月20-21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0日
立夏:5月5-6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6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7-8日
大暑:7月22-23日
立秋:8月6-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8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7-9日
霜降:10月23-24日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7-8日
冬至:12月21-23日
小寒:1月5-6日
大寒:1月19-21日
扩展资料: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
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时年八节”。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关于“夏至和立夏的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独智慧]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nlon.net/sn/274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独智慧”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夏至和立夏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夏至和立夏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夏至,按字面的意...
文章不错《夏至和立夏的区别》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