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为什么CRC校验时其初始值为所有位为1?”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CRC校验时其初始值为所有位为1?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下面为CRC的计算过程:
1.设置CRC寄存器,并给其赋值FFFF(hex)。
2.将数据的第一个8-bit字符与16位CRC寄存器的低8位进行异或,并把结果存入CRC寄存器。
3.CRC寄存器向右移一位,MSB补零,移出并检查LSB。
4.如果LSB为0,重复第三步;若LSB为1,CRC寄存器与多项式码相异或。
5.重复第3与第4步直到8次移位全部完成。此时一个8-bit数据处理完毕。
6.重复第2至第5步直到所有数据全部处理完成。
7.最终CRC寄存器的内容即为CRC值。
常用的CRC循环冗余校验标准多项式如下:
CRC(16位) = X16+X15+X2+1
CRC(CCITT) = X16+X12 +X5+1
CRC(32位) = X32+X26+X23+X16+X12+X11+X10+ X8+X7+X5+X4+X2+X+1
以CRC(16位)多项式为例,其对应校验二进制位列为1 1000 0000 0000 0101。
注意:这儿列出的标准校验多项式都含有(X+1)的多项式因子;各多项式的系数均为二进制数,所涉及的四则运算仍遵循对二取模的运算规则。
(注:对二取模的四则运算指参与运算的两个二进制数各位之间凡涉及加减运算时均进行XOR异或运算,即:1 XOR 1=0,0 XOR 0=0,1 XOR 0=1)
CRC-16码由两个字节构成,在开始时CRC寄存器的每一位都预置为1,然后把CRC寄存器与8-bit的数据进行异或,之后对CRC寄存器从高到低进行移位,在最高位(MSB)的位置补零,而最低位(LSB,移位后已经被移出CRC寄存器)如果为1,则把寄存器与预定义的多项式码进行异或,否则如果LSB为零,则无需进行异或。重复上述的由高至低的移位8次,第一个8-bit数据处理完毕,用此时CRC寄存器的值与下一个8-bit数据异或并进行如前一个数据似的8次移位。所有的字符处理完成后CRC寄存器内的值即为最终的CRC值。
reg型和wire型信号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The power-on reset value of the temperature register is +85°C,这个是DS18B20数据手册里的表述,也就是说,DS18B20在上电复位时,其温度寄存器里的初始值是85°C。所以你的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你不想显示这个85°C,你可以延迟一段时间,比如0.5S后再提取这个DS18B20转换的温度显示即可。
wire与reg型信号类型的区别:
wire型数据常用来表示以assign关键字指定的组合逻辑信号。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口类型都默认为wire型。默认初始值是z。
reg型表示的寄存器类型。always模块内被赋值的信号,必须定义为reg型,代表触发器。
默认初始值是x:
reg相当于存储单元,wire相当于物理连线。
Verilog 中变量的物理数据分为线型和寄存器型。这两种类型的变量在定义时要设置位宽,缺省为1位。变量的每一位可以是0,1,X,Z。其中x代表一个未被预置初始状态的变量或者是由于由两个或多个驱动装置试图将之设定为不同的值而引起的冲突型线型变量。z代表高阻状态或浮空量。
线型数据包括wire,wand,wor等几种类型在被一个以上激励源驱动时,不同的线型数据有各自决定其最终值的分辨办法。
两者的区别是:
寄存器型数据保持最后一次的赋值,而线型数据需要持续的驱动,输入端口可以net/reg驱动,但输入端口只能是net,如a = b & c,输入端口a 只能是net型,但其驱动b,c可以是net/reg型;输出端口可以使net/reg类型,输出端口只能驱动net,如a = b & c,模块的输出端口b,c可以是net/reg型,但它们驱动的a必须是net型;若输出端口在过程块(always/initial)中赋值则为reg型,若在过程块外赋值则为net型。用关键词inout声明一个双向端口, inout端口不能声明为寄存器类型,只能是net类型。
wire表示直通,即只要输入有变化,输出马上无条件地反映;reg表示一定要有触发,输出才会反映输入。
不指定就默认为1位wire类型。专门指定出wire类型,可能是多位或为使程序易读。wire只能被assign连续赋值,reg只能在initial和always中赋值。wire使用在连续赋值语句中,而reg使用在过程赋值语句中。
在连续赋值语句中,表达式右侧的计算结果可以立即更新表达式的左侧。在理解上,相当于一个逻辑之后直接连了一条线,这个逻辑对应于表达式的右侧,而这条线就对应于wire。在过程赋值语句中,表达式右侧的计算结果在某种条件的触发下放到一个变量当中,而这个变量可以声明成reg类型的。根据触发条件的不同,过程赋值语句可以建模不同的硬件结构:如果这个条件是时钟的上升沿或下降沿,那么这个硬件模型就是一个触发器;如果这个条件是某一信号的高电平或低电平,那么这个硬件模型就是一个锁存器;如果这个条件是赋值语句右侧任意操作数的变化,那么这个硬件模型就是一个组合逻辑。
wire型的变量综合出来一般是一根导线。
reg变量在always块中有两种情况: ? always后的敏感表中是(a or b or c)形式的,也就是不带时钟边沿的,综合出来还是组合逻辑 ? always后的敏感表中是(posedge clk)形式的,也就是带边沿的,综合出来一般是时序逻辑,会包含触发器(Flip-Flop)
在设计中,输入信号一般来说你是不知道上一级是寄存器输出还是组合逻辑输出,那么对于本级来说就是一根导线,也就是wire型。而输出信号则由你自己来决定是寄存器输出还是组合逻辑输出,wire型、reg型都可以。但一般的,整个设计的外部输出(即最顶层模块的输出),要求是寄存器输出,较稳定、扇出能力也较好。
关于“为什么CRC校验时其初始值为所有位为1?”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志冲]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nlon.net/sn/251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志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什么CRC校验时其初始值为所有位为1?”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CRC校验时其初始值为所有位为1?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文章不错《为什么CRC校验时其初始值为所有位为1?》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