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9月21日哈尔滨新增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9月21日哈尔滨新增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1年9月21日,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报告新增新冠病毒阳性确诊病例3例,目前均在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根据流调结果,现将病例2、病例3主要活动轨迹涉及场所发布如下:
8月3日,由菲律宾尼诺阿基诺机场乘坐5J308次航班至广州白云机场,入境后在广州隔离14天。
8月18日,乘坐JD5165次航班到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返至巴彦县家中,居家隔离至9月1日。
9月6日,道里区中央大街如家酒店,南岗区服装城海澜之家、地下商场喵十一服装店和商场四楼,哈西爱达88小区,广足堂推拿会馆,壹家海派老火锅西城红场店,龙成宾馆。
9月7日,南岗区哈西万达电玩城和老昌春饼,子不语剧本杀,外星人电竞网咖,龙成宾馆。
9月8日,哈西万达金街附近重庆鸡公煲快餐店,凯盛源广场地铁站,黑龙江大学地铁站,学府四道街韩国炸酱面,哈西外星人电竞网咖,大碗麻辣烫,龙成宾馆。
9月9日,道外区先锋路宝骏汽车4S店和领克4S店,松北区松花江服务站,南岗区哈西大玩家电玩城,张亮麻辣烫,水知润,龙成宾馆,巴彦县兴隆林业局超速网吧,闫老二烧烤。
9月10日,哈西大玩家电玩城,张亮麻辣烫,巴彦县兴隆林业局商场旁水果超市,林业局广场,兴隆林业局超速网吧。
9月11日,道里区群力袁记云饺子馆,巴彦县兴隆爱手爱脚美甲鲜花美甲店,兴隆林业局宾馆,酷贝理发店,闫老二烧烤。
9月12日,巴彦县兴隆林业局金晨包子铺,兴隆宾馆,百乐园酒店。
9月13日,巴彦县兴隆林业局驾校,巴彦镇驾校,林业局大碗麻辣烫。
9月14日,巴彦县兴隆林业局社区医院。
9月15日,巴彦县超速网吧。
9月16日,巴彦县超速网吧。
9月17日,南岗区哈西万达金街韩国炸酱面,绥化市正大商场附近供销社大楼四楼家具城店,李先生牛肉面店。
9月18日,南岗区哈西万达金街十九转金牌麻辣面,哈西万达广场李宁店、阿迪店、波司登店,外星人电竞网咖,哈西万达金街大碗麻辣烫。
9月19日,松北区松花江服务站,呼兰区康金服务站,南岗区哈西桔子水晶酒店,巴彦县半闲居。
9月20日,巴彦县兴隆世纪雨涵电脑店,兴隆林业局明顺酒楼。
哈尔滨的一些生活问题!熟悉哈尔滨的人来!
1.1895年初,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和赔款白银2亿两。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急于寻找国际盟友,改善国际地位,朝廷内外一时“联俄拒日”呼声甚高。俄国利用这一机会,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早在19世纪80年代,沙俄向欧洲、近东、中亚等地的扩张屡屡受挫,于是便把侵略的目标转向远东,图谋占领中国东北和西北,进而达到侵占中国和建立世界霸权的目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便是与沙俄远东侵略政策分不开的。正如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报告书中所说:"这条铁路主要是出于战略性目的”。1891年5月31日尼古拉皇太子在海参崴为西伯利亚大铁路工程正式剪彩。而赋予西伯利亚大铁路新含意的是俄国财政大臣维特,他主张西伯利亚铁路干线通过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他认为这条铁路对俄国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及战略的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西伯利亚铁路一旦建成通车,将使欧亚两洲的行程由35天缩至18天至20天,海参崴会成为满洲地区的主要港口,会提供非常有利俄国商业的条件,并将促使中国东北与俄国间经济密切接近。
清初的东北,被清朝视为"龙兴之地",处于封禁状态之中。到了清代中叶,虽然传统的封禁政策被冲开一个缺口,但东北同沿海和内地许多地区相比差距甚大,封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商业和手工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也极小,在短时间内显然是无法促进东北地区的农业向商品经济方向发展的,更无力改变封建的经济结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态,非自办铁路不可。
李鸿章是我国最早提倡修铁路的朝臣据《清史稿》载,1865年“嗨防议起,直督李鸿章数为执政者谏铁路之利,不果行”。1875年事隔10之后,慈禧太后得知上海至吴淞修了一段铁路,视为洪水猛兽,急令拆除,其铁轨漂洋过海,被抛到台湾废置不用。1887年又过10年之后,由于开发开平煤矿,李鸿章再次力主修建铁路,但遭到朝廷内外一班昏庸老臣反对,只好作罢。不久,"法越事起",因运输不便,中国军队失利,才于1888年修建阎庄至天津一段铁路。在长达20年的铁路之争中,李鸿章“持之甚力”,几经周折,才将铁路列入固国之本。
正当李鸿章为“就势接做"天津到通州一段铁路时,沙俄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从而直接威胁着清王朝"龙兴之地"的安全。1890年,李鸿章会同总理衙门大臣奕劻上奏清廷,建议集中全力,“先办关东铁路",以与沙俄抗衡。清政府很快采纳了这个建议,并授权李鸿章全权督办一切事宜。
1891年,李鸿章主持在山海关段设立北洋官铁路局,明确规定此路为官办,计户部每年拨款120万两,16个省各分摊5万两。当时,津沽铁路已修筑至滦州的林西镇,李鸿章决定从林西接修至山海关,再由山海关修至牛庄、沈阳和吉林。在李鸿章的精心筹划之下,关东铁路于1893年铺轨到山海关,在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林西至山海关全长100多公里正式通车。然而,由于清政府随意挪用经费筹办慈禧太后60寿辰庆典,所以关东铁路无法进一步延伸下去,加之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全路接续工程被迫停止。
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虽然渴望与俄国缔结共同防御联盟,但也不敢轻易答应维特“借地筑路”的要求。李鸿章一再强调:"代荐公司实俄代办,于华权利有碍,各国必多效尤。”维特软硬兼施,说中国如不同意“代荐公司”,俄国“从此不能再助中国矣”。随后,沙皇秘密接见了李鸿章,说:"我国地广人稀,断不得侵占人尺寸土地。中俄交情,近加亲密,东省接路,实为将来调兵捷速,中国有事亦便帮助;非仅利俄"。又说:“(将来倭、英难保不再生事,俄可出力援助"。就这样,沙俄要求借地筑路以图染指中国利权;李鸿章希望中俄军事同盟,"以俄制日",两者各有目的。然而,李鸿章希望的军事同盟,并非沙俄的本意;而借地筑路,又不是李鸿章所愿意的事情。李不允借地,俄就不允结盟;俄不允结盟,李就不允借地。这场谈判,俄人极尽拉拢、诱惑、威逼、恫吓之能事,从彼得堡开始,于莫斯科结束。
1896年6月3日,(《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订,其中第四款规定:"俄国为将来运转俄兵御敌,并接济军火粮食,以期妥速起见中国国家允于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惟此项接造铁路之事,不得藉端侵占中国土地,亦不得有碍大清国大皇帝应有的权利。其事可占中国国家交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这个条约直到1921年才公布于世,所以又称《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使俄国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建筑和经理中东铁路的特权,“相互援助”、 “共同防日”完全是虚幌,可谓前门拒狼,后室引虎,最终导致俄日联合侵华的后果。中东铁路名为“中俄合办",实则为俄国政府所控制,并攫取了一系列在华权利。但中国政府对于中东铁路也拥有不容否认的权利:
第一,中国政府是建造、经营中东铁路的华俄道胜银行的股东。中国政府最初以500万两库平银入股,与华俄道胜银行“合伙开设,生意盈亏,均照股摊认”。1920年《管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再次确认中国政府作为银行股东的合法地位。
第二,中国政府在法律上是中东铁路公司的合办者,坚持该路的名称应为“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该公司应用之钤记,由中国政府刊发,该公司总办由中国选派,并规定,80年期满之日,所有铁路及铁路一切产业,全归中国政府,毋庸给价。又规定从开车之日起36年后,中国政府有权给价收回等等。这些都表明,中东铁路的主权是属于中国的,这也为本世纪二十年代收回中东铁路的权利打下了伏笔。
中俄合办中东铁路,是哈尔滨近代史的起点,也是哈尔滨的历史机遇。但后来中东铁路路权的大量外溢,是出乎李鸿章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本意的。沙俄之所以借此机会烧杀抢掠,以强凌弱,巧取豪夺,得寸进尺,中国朝廷和某些地方官员的腐败、愚昧以及政治制度的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中东铁路总办许景澄被西太后处死,致使总办一职长期空缺,1898年中东铁路开始在哈尔滨动工,直到1905年,清政府才在道外设立滨江关道等等。
继《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订后,1896年9月8日,中俄正式签订《中东铁路合同》,其中规定:"凡勘定该铁路方向之事,应由中国政府所派总办酌派委员,同该公司之营造司暨铁路所经之地方官和衷办理"。
1897年1月,中东铁路公司给中国驻德公使许景澄送来一份"所拟路图",基本上确定了铁路走向,大致是:"西自粗鲁戛图过河入界,经呼伦贝尔之北,溯海拉尔河,过兴安岭,顺雅尔河上游至齐齐哈尔,过嫩江至呼兰城,顺松花江西岸直至阿拉楚喀北,过江经察巴拉河源及(蚂蜒)即爪林河,顺米占河至宁古塔北之萨尔胡城,过胡尔哈界过岭经穆棱河、绥芬河二源间”出界。
但不久,俄方又欲将铁路路线南移,大致是"原线至呼伦贝尔,改向东南,沿依奔河、乌奴尔河(即依奔河之北一支),过岭沿绰尔河上游(原线沿雅尔河)渡河,经蒙古扎赉特旗地,渡陀嗽河,沿嫩江西岸,经蒙古郭尔罗斯前旗地(旗界尚未确考),渡松花江,至伯都纳(今扶余县),沿松花江北岸,至宁古塔(原线过萨尔胡城),至瑚布图河,渡河出界"。
驻俄公使许景澄鉴于新线所经吉林、扶余地区人烟稠密,村镇棋布,铁路用地难以划拨;另外,新线“需经行蒙古境内,为两国原订凭件未载,亦有窒碍”。所以,他断然拒绝了俄国将路线南移的要求。
黑龙江将军恩泽,也于1997年6月9日电告总理衙门,表示路线南移,对中俄两国均无利益:
"查中俄会建铁路,本意所在原为厚民生而资利用。理必就现有城池地方经过,庶货物辏集,搭客众多,地方因之兴旺,买卖藉以增益,固不嫌路之曲折也。今俄人欲改初议路线,拟走蒙古草原,直至伯都纳。虽路平坦,究之一片荒土,人烟绝少,毫无生意;意将齐齐哈尔省城撇在一边,诸事不便,两国均无利益。且将来开办之日,所派弁兵,难以照料。至呼兰地方,为江省精华所萃,尤为轨道所应经,愚意仍请照前议之路建修。”
但清政府没有认真考虑驻外大臣许景澄和边疆大臣恩泽的意见,就做出决定。6月21日,总理衙门电饬吉林、黑龙江两将军,同意了俄国人关于改变路线的要求。在中东铁路建设局的统筹安排下,各勘测地段段长,经过必要的准备之后,带领全体勘测和保卫人员开始前往工作地点。总工程师尤格维奇在医官博列季科、总参谋部大尉索科弗宁和翻译刘镜人(中国驻英三等翻译官、六品衔)等陪同下,沿中东铁路预定经过地区自东而西,又自西而东,跋山涉水,历时5个月之久,对新、旧两线在已经勘测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实地踏查。
中东铁路的勘测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东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冬季严寒,朔风凛冽,大雪漫天,加上可供参考的地形、地质资料,甚至连简单的地图都非常缺乏。所有这些,都妨碍了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尤格维奇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伯都纳地势低洼,土地潮湿,而且经常遇到水患,既不利于铁路的兴修,又不便于近代化都市的建设。松花江虽然流经伯都纳,然而由于当地水浅,航道狭窄,较大的船只无法通过。所有这些不利条件,冲淡了俄人对伯都纳以及整个新线的兴趣。
1898年3月,中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俄国一举获得了建筑和经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特权。这样一来,把铁路干线向南移动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只需在丁字形路线上确定一个交叉点即可了。所以,中东铁路总的走向直到这时才最后确定下来。同时也规划了将来中东铁路行政中心的地点。早在1 897年冬季,俄国施德洛夫斯基工程师为勘察北部路线,初来哈尔滨地方,曾在道里区沿江高地上的大榆树上升起了勘测宿营的旗帜,大概了解了这一带的地势。1898年4月24日,以施德洛夫斯基为首的特别考察队再次来到哈尔滨地方,结果选上了位于松花江与其支流阿什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即今哈尔滨市区。
1898年初春,中东铁路位置基本确定下来后,距1897年夏在东宁三岔口附近举行的中东铁路开工典礼已过半年的时间,这对于设在海参崴的铁路工程局直接有效地领导整个中东铁路的建设工作,已经感到非常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东铁路工程局决定迁到中国东北某个地方。最初决定的地点是黑龙江省呼兰城附近、铁路横跨松花江的地方。所以,先期派出曾在此地勘察过的以施德洛夫斯基工程师为首的特别先遣队前往这个地区,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批成员有工程师波茨夫、维索茨基和拉文斯基,气象技师维谢洛佐夫,两名厨师,一名医生和20名工人,还有以巴夫列夫斯基大尉为首长的半连库班步兵保卫队,约50人,这支先遣队及其包括价值10万卢布的银块等随带物品,分乘30辆大车,3月8日由俄国弗拉季沃斯托克出发,途经三岔沟、宁古塔、吉林、榆树、拉林向哈尔滨地方进发。4月23日先遣队到达阿什河城(今阿什河车站)。当地向导说,在田家烧锅附近的大车店里已有俄国人,这是去年冬季施德洛夫斯基留在齐齐哈尔城勘测队的部分人员,于今年2月份接到命令前往松花江岸边的,并等待着施德洛夫斯基的到来。
4月24日下午1时,当地向导将施德洛夫斯基一行人带到田家烧锅附近的大车店,与在此地等候的俄国人技师扎别特、巴尤金、鲁西叶夫、瓦兹尼等人会合。
第二天,施德洛夫斯基等几个人骑马前往松花江边查看,他们通过马家沟渡口来到南岗高地(今霁虹街)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在前方不远处是一条江,沿着这条江伸延一条比较狭窄的高岗(今兆麟公园至九站一带),在这条岗上有一座营盘(今空调机厂处)。在今兆麟公园处有三两间草房,在今承德广场附近有一个较大些的村庄(即哈尔滨渔村,后称傅家店)。在南岗高地和江沿高岗之间,是一片宽阔的低洼地,其间有一些漂浮黄草的小岗地,没有任何直接前往岸边的道路。
于是,翻译楚普洛夫(鲜族人)询问来自田间的带有很大好奇心的围观的农夫,他们说,只有沿着南岗高地的东头(今哈尔滨游乐园一带)才有路通向江边。施德洛夫斯基等人顺着农夫们的指点,果然在高岗的东头下坡上找到了一条路(今太古街)。尽管路上满是水洼,但毕竟把施德洛夫斯基一行人引到了江边。
据最早到达哈尔滨的俄国气象技师维谢洛佐夫后来的回忆,他们到达江沿的高岗地带后,看见一处炮台(今空调机厂附近),有10多名士兵把守的关卡,这些中国士兵身穿长袍马褂,前后心绣着彩色的圆圈,而军官扎着类似头巾的腰带,手中枪械种类很多,并有较大的鹰枪。
在俄国人考察回来的路上,一个中国人告诉他们,在靠近香坊俄国人营地(大车店)不远,有一个多年的烧锅,不久前遭到土匪的抢劫而闲置。当施德洛夫斯基等人亲自查看后,认为烧锅还是不错的,这里有32间房子,其中大部分是土坯房,也有部分是青砖瓦房,虽然有些颓废,但墙壁和房盖还是完整的,修理起来并不困难。田家烧锅距江沿有8俄里,尽管不便,但别无选择,施德洛夫斯基打算把它作为即将到来的工程局临时办公地点。
很快,派往阿什河城的翻译楚普洛夫带回了烧锅的两位厂主,经过长时期的谈判,他们同意以8000两银子将此地的全部财产让给铁路所有。5月5日,开始对田家烧锅进行修缮和另设板棚,设置工程局办公室和宿舍。
与此同时,施德洛夫斯基还在沿江高岗上(今哈铁江上俱乐部附近),建立了几处板棚。1898年6月6日第一艘货船"神圣·英诺肯齐”号抵达哈尔滨,卸下了大批的筑路器材。所以这一带最初称码头区,亦称埠头区。并在江岸较高的地方,大约在炮队街和高丽街之间,搭设了帐蓬。为了避雨,迫不得已使用一切手头上备有的东西,木板、树干、驳船防水布和一些铁片,甚至从驳船和轮船卸货后的空箱也派上了用场。
1898年6月9日,以俄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为首的中东铁路工程局全体技术人员乘"海兰泡"号轮船抵达哈尔滨,立即发觉,原来决定将呼兰城附近作为松花江架桥地点和未来的城市建设基地不够理想,这种看法亦和以施德洛夫斯基为首的特别先遣队的意见不谋而合。
在这种情况下,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断然决定将铁路工程局设在哈尔滨,并立即在经过修葺一新的田家烧锅院内开始正式办公,实际上就是开始了筑路工作。因此1898年6月9日这一天,顺理来讲应该算是中东铁路的正式开工日,以及哈尔滨城市建设的起点。
中东铁路的修建,打破了这里牧歌般的田园生活,据当时目睹者回忆,当俄国人到来之后不久,正是收割鸦片的季节,在今道里区中央大街和石头道街拐角的地方,曾经是播种**的田地,农夫们往来于垅地之间,以右手大姆指上戴着的铁片来刮吸已切开多瓣的**头上涌出的浆汁。在现在南岗的高地上,许多都是种着玉米、谷子、高粱的田地,偶尔有个温厚的商贩沿着耕地上的狭窄小路缓步行走。有些地方分布着少许丛林树木,在花园街和北京街十字路口上有一片小树林,在今花园街儿童公园附近有一小块墓地。四_周树木茂密。另一处小树林在满洲里街、松花江街、夹树街的接合部。在今霁虹桥的地方,在一片榆树林中有一个不大的小庙。再往下,在工厂街、买卖街附近,是一处较大的湖泊,成群的野鸭子、田鹬戏食在水面上,成为俄国人比试枪法的“活靶子”和俄国主妇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特别是那些生长在高谊街、经纬街、友谊路上的高大的古榆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有一些小村庄零散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哈尔滨火车站附近有一个小村子,只有一户姓秦的人家,此处叫秦家岗。靠近米勒列夫斯基兵营的马家沟边,有一个小村庄叫懒汉屯,稍远处靠近植物园附近也有一个小村子。在马家沟下游靠近渡口(光芒--建设街有一个较大的村子,叫马架子沟(马家沟),在市公园(今兆麟公园)处仅有两三间草房,傅家店也只不过是由十几间草房组成的村子,还有一处是田家烧锅,这便是哈尔滨当时的全部居民。
很快,这一切就"天翻地覆"了,一座近代城市诞生于白山黑水之间,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俄国人初来哈尔滨,虽然工程局本部设在田家烧锅院内(今东香坊安埠大街中段北侧)办公,但一些新的建筑都在红旗大街以西的香坊,即香坊公园附近,这也是俄国特别先遣队施德洛夫斯基最早落脚的大车店所在地--俄国人第一个营地是田家烧锅附近的另一座庄院。相传1805年前后,河北省乐亭县李姓人家来此种地为生,后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于是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今香坊公园南门对面)盖起了一座瓦房,门楼上边刻有"香坊"二字,这便是"香坊"名称的由来。
最初,1898年5月28日,先遣队技师维谢洛佐夫在今香坊公园内安设了第一座气象站。6月9日工程局到达后不久,一台石印机也开始转动了,印刷出各式文件和表格。在田家烧锅院内,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共食堂也开业了。7月6日,哈尔滨道胜分行在香坊卫生街(今辎重街)一个席棚里开办,第一任行长是卡普列里。8月1日,俄国东正教在西香坊军政街(今香顺街)建立小尼古拉教堂,第一任司祭茹拉夫斯基。8月24日,在西香坊开设了第一家鲁西阿里化妆品兼理发店。不久,在西香坊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又开办了第一家商店--罗西安洋行。10月,一所铁路小学也在香坊保卫街(今卫生街)举行了开学典礼。
1898年10月,由西香坊开始向阿什河方向铺轨,同时在西香坊设置了火车站,称哈尔滨站。根据1902年《哈尔滨及郊区中东铁路附属地图》规定,将红旗大街以西划人中东铁路附属地,形成了东、西香坊。田家烧锅位于东香坊,被圈出铁路附属地。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之内,所以整个西香坊最初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
铁路工程所需的建筑器材,都是从伯力或依曼起运,溯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运到哈尔滨,在今通江街与中央大街靠近江边稍高的地点卸货,这便是埠头区(今道里区)的由来。同时设置堆放材料库(今铁路江上俱乐部附近),并建立临时总工厂(今哈尔滨铁路材料总厂),组装机车车辆。1899年9月,因急于向西香坊以东(滨--绥线)供应铁路器材,于是就在江沿开始修筑铁路,并在江沿设置了哈尔滨最早的火车站(今兆麟公园内,后拆除),称"松花江站"。
俄国人未来哈尔滨之前,在有关文件中就已将这个未来的铁路枢钮总站命名为"松花江镇"。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开工,1898年哈尔滨最初形成以“松花江站”(埠头区)一端和"哈尔滨站"(香坊区)一端有如蝌蚪般的城市雏形。人们为区别香坊"哈尔滨站"与道外"哈尔滨村",便将"哈尔滨村"改称"傅家店"了。
1899年春,铁路工程局开始对南岗进行规划和建设,南岗原称秦家岗,原在今哈尔滨火车站第一站台的东头保留着一棵大榆树(大跃进年代被伐掉)便是秦家岗的历史见证。后来,由于秦家岗位于道里、道外之南,又习惯称它为南岗,这大约是在1903年以后了。
俄国人称南岗为"诺威高尔特",汉译为“新城”(新市街)。1899年3月,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自己的办事处和指挥部从西香坊迁移到马家沟渡口一带(今市游泳馆附近),以便对南岗就近施工。1899年1 0月1 3日,在南岗其它建筑物尚未动工之时,就在南岗的最高点(今省博物馆广场),首先建造了一座"圣'尼’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文革"时被毁)。这座教堂内高悬"松花江铁路镇"纪念铜匾。同时,中央医院(今铁路中心医院)主楼也开始建设,另在海关街修建了几栋房屋,在原来的军官街搭起了20多所房架。
1899年10月,中东铁路开始向南铺轨(滨--旅线),同时在今哈尔滨车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办公室及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称“松花江站”,而把原江沿“松花江站”改称“江沿站”。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改"松花江市"为"哈尔滨市",改"松花江站"为"哈尔滨站",改"江沿站"为"码头站",改香坊"哈尔滨站"为"老哈尔滨站"。俄国人称南岗为"新城",中国人习惯称"新哈尔滨",这便是新老哈尔滨的由来。整个哈尔滨由"埠头区"、"新哈尔滨区"、"老哈尔滨区"三个区组成,亦为"东方莫斯科"的由来。
今日哈尔滨地区广大,内辖南岗、道里、道外、香坊、太平、动力、平房7区,外辖呼兰、阿城、宾县、方正、依兰等5县,仅市郊总面积为1637.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为154.3平方公里)。人口已逾550万。然而在本世纪初,哈尔滨城区仅为南岗、道里7平方公里,其余部分隶于中东铁路管理局附属地部分(后改称东省特别行政区)、吉林省、黑龙江省管辖部分,最终合四为一,这便是哈尔滨四分天下的由来。
哈尔滨自治市部分:1907年7月,中东铁路管理局成立民政处,规定哈尔滨自治会以公议会为议事机关,额定议员6 0名,董事会为执行机关,额定董事5人,并将道里、南岗各一部分共约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自治市。这部分土地开发、市政建设、工商业管理、文化教育等事宜均归市公议会治理,直到1926年,市政权力才从俄国人手中收回,成立“哈尔滨特别市”,仍辖原区。
中东铁路管理局附属地部分:1907年将马家沟、香坊、偏脸子、八区、顾乡屯,正阳河、江北船坞划为中东铁路管理局民政处直辖,1921年2月,中东铁路路权收回后,“成立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1926年改称"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属哈尔滨市"。
滨江部分:当初中东铁路公司在哈尔滨3次圈地,并不包括傅家甸、田家烧锅,这部分分属拉林、双城、阿城、宾县管辖,直到1906年设滨江关道,1907年设滨江厅江防同知,1908年改设滨江厅分防同知,划双、阿两部分以益该厅,1913年改厅为县,1929年设滨江市。实际上,滨江县城是哈尔滨城的卫星城,是两个独立的城市发展体。
江北松浦部分:自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衙门以来,江北一直为呼兰城所辖,根本不在清代哈尔滨范围之内。直到1918年,黑龙江行政公署有鉴此地与哈尔滨隔江相望,为水陆要冲,才决定设马家船口市政局,1925年又易名为松浦市政筹备处。实际上,这也是哈尔滨城的卫星城,是与滨江县城同为独立的城市发展体。
1933年7月1日,伪满政府将上述合四为一,成立哈尔滨特别市。解放以后,新划动力区和平房区,才最终形成今日哈尔滨市郊区的基本格局。
近百年来,哈尔滨由蝌蚪状的城市雏形发展成芭蕉扇形的大城市,镶嵌在白山黑水之间,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以上为哈尔滨市的兴起
2.2008年,哈尔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0.2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77.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00.4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40.7%和51.8%。三次产业结构为13.6∶37.6∶4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012元,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亿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亿公斤,达105.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8.1%,创历史新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3.1%。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增幅创1994年以来新高。全年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238个,共完成投资493.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8%。
房地产平稳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6.1 %,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610.8万平方米,增长7.2%;竣工面积467.3万平方米,下降33.1%;商品房销售面积586.1万平方米,下降21.7%。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4.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75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47个,成交额482亿元;超10亿元的11个,成交额363亿元。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36.4亿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21.6%。全年实现出口总值17.5亿美元,增长11.0%;进口总值19.0亿美元,增长33.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1%,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2个,合同外资金额4.4亿美元;直接使用外资金额5.4亿美元,增长22.3%。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可比口径),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0亿元,增长27.2%。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1.3亿元,增长25.6%。
2008年哈尔滨市CPI累计上涨4.7%,其中12月当月上涨0.2%,为2007年3月以来涨幅最低的月份。
2008年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8.6元,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759.0元,增长12.5%,仍是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均消费支出10791.2元,增长16.1%。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5960.9元,增长17.6%,增速创4年来新高。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达68%,仍是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
截至2008年底,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17.4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参保率达9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职工128.4万人,增加2.8万人。年末城镇就业人数239.2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年末全市登记失业人员7.3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7%。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989.9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1万人,增加0.3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76.9万人,增加0.03万人;男性人口500.2万人,增加0.9万人。
哈尔滨南安小学历史
我不知道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就慢慢回答吧!
1,逛街购物就是道理和南岗区,道理是中央大街附近有很多个人的商店,我认为广州衣服很好,哈尔滨有很多在那边拿的,南岗区在博物馆附近有个人和地下,你是学生应该很愿玩,哈尔滨夜店也很多,COCO就不错,在长江路,离你们学校有点距离,属于开发区,还有唱歌什么的哪里都有,好乐迪呀,时尚现在不错,离你们那都不算远!
2,你们学校属于南岗和动力的交界,现在是香坊区和动力区在一起了,改叫香坊,离道理不远,你可以坐车,你那有很多车,交通还是非常方便的,离你们学校最近的就是动力有个乐松广场,那还有个家乐福,你们都可以走路去,到道理和南岗,不堵车的话也就二十多分钟。
3,中央大街算是繁华了,很有名的一条步行街,特色建筑很多,商店很多,走到头就是防洪纪念塔,就是我们说的江边,看看风景,呵呵,属于道理区,离你学校也不是很远,你们学校对面有102,可以做到那边终点,下来就是江边,就到中央大街了,也可以在哈一百下车,走中央大街在到江边,在哈一百下车可以看到索非亚教堂的,那也是哈尔滨标志性建筑!
4,南岗花园街是理发一条街我认为,但是不便宜,在道理金太阳是个购物的地方,金太阳有两个,一个叫索非亚金太阳在中央大街上,我说的是在索非亚教堂的那个金太阳,在4楼有家美发的很不错,有些人特意去的,你可以购物的时候顺便美发,那里卖的衣服都走在时尚的前沿,我在哈尔滨的时候经常去了。
5,电脑就在教化,那有个百脑汇,在南岗区,工业大学对面,或者军工也可以,就是船舶大厦,那里电脑成也很多,但是教化离你学校比较近,你到时候随便问个哈尔滨人都知道的。
我觉得该问的你差不多都问了,希望能帮上你!对了,你们学校附近的大学也有几个,师大就离你们不远的,学校附近的好吃的很多,我去过几次!还有就是哈尔滨相对广州来说会有点干燥你感觉,但是夏天比广州好过的多,没那么热,你刚去多喝水吧,冬天外面很冷但是房间都暖暖的,有冰灯冬天,慢慢熟悉吧~~
1.南安的历史
南安历史悠久,自唐朝开元年间张九龄开凿大庾岭、修筑梅关古驿道,南安逐渐成为中原优秀文化、名优特产南传北达的通道,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盛景,宋代苏轼曾咏南安“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明代汤显祖在此留下了巨著《牡丹亭记》,陈毅写下了《梅岭三章》,为南安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境内水口寺嘉佑寺塔建于隋开皇五年(585),宋嘉佑四年(1506)重修,1957年7月1日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为全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真觉寺建于宋朝,元泰定间(1324)重修,明永乐(1403)增扩寺院, 2005年修建了梅山景区公路及明清风格的仿古城、游人中心等旅游设施,新开发了精品梅苑等景区,集“红色、古色、绿色”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
2.南安家乡的历史my home town my home town is a beautiful place. it stands beside a wide river and is rich in fish and rice. but in the old days it was a poor and backward little town. many people had no work. they lived a hard life. in 1949 my hometown was liberated. since then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there. the streets have been widened. factories, schools, hospitals, cinemas and theatres have sprung up one after another. the life of the people is greatly improved. i love my hometown. all the more i love its people. they are working hard so as to make it still richer and more beautiful. 大概意思:我的家乡很美丽,但是在很久以前那里很平穷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过着艰辛的生活,在1949我家乡解放了 那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有了学校 医院。
.我喜欢我家乡 爱我说有家乡的人 他们的努力工作是家乡变得更美。
3.哈尔滨有多少历史哈尔滨的历史
哈尔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天鹅项下珍珠城”的赞美与冰城的称誉。
这座紧挨着松花江畔的现代都市,她最初的地名被称呼为阿勒锦,满语意为“晒网场”(另一说为女真语“荣誉”)。从地名的沿革上推断,在清朝立国以后哈尔滨还不过是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到了清末的1904年,随着中东铁路的筑修,哈尔滨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
因而,若论哈尔滨筑城史不过百年,论阿勒锦小渔村史,也顶多不超过二百年左右。其实,这不是哈尔滨的真正历史之源。
为了溯其根脉,我们很有必要讲述一下发生在松花江流域的历史文明及文化。简言之,即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
渤海文化创造于公元八世纪前后,其文明的策源地在松花江支流的牡丹江流域,渤海国历史及文化的兴盛在唐代中期。 渤海国在辽河流域的契丹贵族兴起后,为辽所灭。
都城与文化都毁灭于一场大火之中。到了宋辽时期,白山黑水广袤的区域由?鞨演绎为女真之地。
其中,在渤海国旧土牡丹江流域生活着的完颜部女真,为了向西发展,便于公元十世纪末溯松花江而上,迁徙于按出虎水流域。 按出虎水即今松花江支流的阿什河。
完颜部族女真在这依山傍水之地创建了生存的家园:纳葛里(即定居点),他们捕鱼狩猎,耕垦树艺,烧炭炼铁,繁衍生息。其后在十二世纪初,他们不堪忍受辽国契丹贵族的 *** ,为了维护女真民族的尊严,在部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举旗抗辽,并于公元1115年正月初一在按出虎水岸畔的皇帝寨(今阿城小城子)建国定都,国号为金。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金王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伐辽途中病逝后,在其弟金太宗吴乞买执政时期,营筑并迁都城于皇帝寨西侧的金上京会宁府,即历史上所称谓的“大金国第一都”。
灭辽吞宋及迁都燕京、入主中原大业都在这第一都里完成。 金初的政治体制为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地方行政划分为上京路、东京路等19路,并确立了京府制度,设上京会宁府等。
上京路治所在会宁府,为金代最大的行政区,辖东北大部分地区,史称金源内地。金源一词源出《金史·地理志》的记载:“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
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完颜女真在按出虎水流域从事渔猎农耕劳动及繁衍生息中所创造出的文化即为金源文化。
金源文化与历史前期诞生的渤海文化,同为黑龙江古文化的主体,同时它们也标志着松花江流域的古文明。 以上所讲述的这些历史,意在说明黑龙江在历史上,确切地说在唐、宋时期,已非蛮荒愚昧之地,而是与中原地区有着并存的历史文化——渤海文化与盛唐文化并举东西,金源文化与宋辽文化呼应融合。
可以说,渤海与金源文化,在东北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提及黑龙江的古文明及历史文化,不能不溯源渤海与金源文化。
讲述金源历史与金源文化,另一个意在说明的是哈尔滨的历史应上溯至金代,确切的定位在今年应为888年。主要的历史依据是金朝在阿什河流域建国定都于公元1115年,定都之后即设上京路,都城及治所在会宁府(今阿城),而“哈尔滨为金代上京的京畿地区,为会宁府出入松花江的要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哈尔滨史地概况》)。
另一历史依据为哈尔滨郊区现存的金代历史遗迹:金兀术运粮河及新香坊金代墓群。这是从历史上来看。
从今天的现实来说,大金国第一都的阿城为哈尔滨市辖区,是哈尔滨的卫星城。1993年,哈尔滨申报及被国家列为黑龙江省惟一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也是以金代历史为主体。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在介绍哈尔滨古迹园林所列47条中,阿城占有重要的六条,即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太祖御陵、亚沟金代摩崖石刻像、金代道教胜地——松峰山等,另有金代相关遗址呼兰团山双运城、穆昆城等七条。由此可见金代历史在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所占的分量。
因而,哈尔滨的最初历史当源出于金代,先有会宁府,后有阿勒锦,已为定论。所撰此文,既为纪念大金建国立都888周年、迁都燕京暨北京建都850周年,同时也意在佐证哈尔滨市的历史年代久远,之源在金代。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 失败的结果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并赔偿白银2亿两,面对如此局面,清 *** 急于寻找一位“国际盟友”以联合抗日。
此时的哈尔滨只不过是依傍在松花江旁,由少数渔民、手艺人、农民组成的小鱼村。他们捕鱼贡鲜、耕种土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过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改变了这个小渔村今后的命运。
从中东铁路开始修筑后,中东铁路工程局开始对哈尔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最初的规划设计是按俄国首都莫斯科的模式设计的,运用了城市本身具有的以及后来人为的区域分隔特点。
依据北临松花江,南靠马家沟的地势环境布置街道,利用滨洲,滨绥,哈大3条穿越城市的铁道线进行了区域分隔,同时还注重了对区域功能的布局处理。 因中东铁路工程局临时驻地是在“田家烧锅”,所以最初的一些设施和商服网点,是在离“田家烧锅”不远的西香坊设置的,如第一座气象台、第一家商店、第一所铁路小学,华俄。
4.哈尔滨有哪些历史故事1、上号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
另外,人们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2、裤裆街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条街,便是一段历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着多少兴亡之事,只有你亲手叩一叩这条街历史之门才会知道。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是“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原有三五渔棚)、九站(原有哨卡一座),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
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如今,天一街早已从市区地图上消失,但那时候人的创业精神、功绩将会永存。
3、三十六棚
现在人们几乎淡忘了这样一件事:在经纬十二道街到工程街一带,百年前曾有一个让人心寒的名字——三十六棚。三十六棚是老哈尔滨人对铁路车辆厂及其工人住宅区的统称,这里是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遗留下的贫民窟。“三十六棚”,顾名思义就是贫民窟的代称了。
4、桃花巷
在旧社会,哈尔滨市老道外桃花巷,每天晚上都会传出"见客了"的吆喝声,这是妓院的龟奴、老鸨子在"喊堂"(招呼接客)。鼎盛时,哈尔滨曾有烟花女子7000多人,桃花巷等地曾"娼盛"一时,街因人而得名。
5、地包
“地包小市”,老哈尔滨人没有不知道的,这里是哈尔滨最早的集市,也是老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
旧时,人们管抚顺一带叫做“地包”,却不是因为这里地势高!“地包”是俄语“机车库”的音译,早些年附近大民兴街有座“莫斯科兵营”,周围慢慢也聚集了很多乡民,形成集市后,人们开始把抚顺街和安宁街一带叫做“小地包”,把铁路车辆段大墙外和锁厂一带叫“大地包”。
5.哈尔滨的 历史变迁哈尔滨·老哈尔滨·新哈尔滨之谜
俄国人初来哈尔滨,虽然工程局本部设在田家烧锅院内(今东香坊安埠大街中段北侧)办公,但一些新的建筑都在红旗大街以西的香坊,即香坊公园附近,这也是俄国特别先遣队施德洛夫斯基最早落脚的大车店所在地--俄国人第一个营地是田家烧锅附近的另一座庄院。相传1805年前后,河北省乐亭县李姓人家来此种地为生,后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于是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今香坊公园南门对面)盖起了一座瓦房,门楼上边刻有"香坊"二字,这便是"香坊"名称的由来。
最初,1898年5月28日,先遣队技师维谢洛佐夫在今香坊公园内安设了第一座气象站。6月9日工程局到达后不久,一台石印机也开始转动了,印刷出各式文件和表格。在田家烧锅院内,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共食堂也开业了。7月6日,哈尔滨道胜分行在香坊卫生街(今辎重街)一个席棚里开办,第一任行长是卡普列里。8月1日,俄国东正教在西香坊军政街(今香顺街)建立小尼古拉教堂,第一任司祭茹拉夫斯基。8月24日,在西香坊开设了第一家鲁西阿里化妆品兼理发店。不久,在西香坊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又开办了第一家商店--罗西安洋行。10月,一所铁路小学也在香坊保卫街(今卫生街)举行了开学典礼。
1898年10月,由西香坊开始向阿什河方向铺轨,同时在西香坊设置了火车站,称哈尔滨站。根据1902年《哈尔滨及郊区中东铁路附属地图》规定,将红旗大街以西划人中东铁路附属地,形成了东、西香坊。田家烧锅位于东香坊,被圈出铁路附属地。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之内,所以整个西香坊最初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
铁路工程所需的建筑器材,都是从伯力或依曼起运,溯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运到哈尔滨,在今通江街与中央大街靠近江边稍高的地点卸货,这便是埠头区(今道里区)的由来。同时设置堆放材料库(今铁路江上俱乐部附近),并建立临时总工厂(今哈尔滨铁路材料总厂),组装机车车辆。1899年9月,因急于向西香坊以东(滨--绥线)供应铁路器材,于是就在江沿开始修筑铁路,并在江沿设置了哈尔滨最早的火车站(今兆麟公园内,后拆除),称"松花江站"。
俄国人未来哈尔滨之前,在有关文件中就已将这个未来的铁路枢钮总站命名为"松花江镇"。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开工,1898年哈尔滨最初形成以“松花江站”(埠头区)一端和"哈尔滨站"(香坊区)一端有如蝌蚪般的城市雏形。人们为区别香坊"哈尔滨站"与道外"哈尔滨村",便将"哈尔滨村"改称"傅家店"了。
1899年春,铁路工程局开始对南岗进行规划和建设,南岗原称秦家岗,原在今哈尔滨火车站第一站台的东头保留着一棵大榆树(大跃进年代被伐掉)便是秦家岗的历史见证。后来,由于秦家岗位于道里、道外之南,又习惯称它为南岗,这大约是在1903年以后了。
俄国人称南岗为"诺威高尔特",汉译为“新城”(新市街)。1899年3月,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自己的办事处和指挥部从西香坊迁移到马家沟渡口一带(今市游泳馆附近),以便对南岗就近施工。1899年1 0月1 3日,在南岗其它建筑物尚未动工之时,就在南岗的最高点(今省博物馆广场),首先建造了一座"圣'尼'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文革"时被毁)。这座教堂内高悬"松花江铁路镇"纪念铜匾。同时,中央医院(今铁路中心医院)主楼也开始建设,另在海关街修建了几栋房屋,在原来的军官街搭起了20多所房架。
1899年10月,中东铁路开始向南铺轨(滨--旅线),同时在今哈尔滨车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办公室及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称“松花江站”,而把原江沿“松花江站”改称“江沿站”。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改"松花江市"为"哈尔滨市",改"松花江站"为"哈尔滨站",改"江沿站"为"码头站",改香坊"哈尔滨站"为"老哈尔滨站"。俄国人称南岗为"新城",中国人习惯称"新哈尔滨",这便是新老哈尔滨的由来。整个哈尔滨由"埠头区"、"新哈尔滨区"、"老哈尔滨区"三个区组成,亦为"东方莫斯科"的由来。
还有很多历史下面的网址有
6.哈尔滨六中创校历史哈尔滨六中创校历史: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始创于1924年,她的前身是从德女中,著名女作家萧红就是这里的早期毕业生。
1948年实施男女合校,易名为“哈尔滨市第六中学”。1951年,被确定为全市第一所重点中学,后又被教育部定为直接联系学校。
1963年,学校经黑龙江省教育厅报请教育部被选定为全国重点中学。“文革”后的1978年,又被黑龙江省确定为首批重点中学。
199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始建于1924年,是黑龙江省重点中学、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校园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现有在岗教职工242名,教学班60个,在校生3000余人。
7.哈尔滨复华小学的介绍哈尔滨市复华小学始建于192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区属小校。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2600多名学生。116名教师中,有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7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省学科十佳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24人,区级骨干教师30人。
关于“9月21日哈尔滨新增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惜霜]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nlon.net/sn/1970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惜霜”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9月21日哈尔滨新增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9月21日哈尔滨新增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9月21日哈尔滨新增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