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谁知道雪、霜、露、雾、云、雨、雾凇、冰花的物态变化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谁知道雪、霜、露、雾、云、雨、雾凇、冰花的物态变化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物态变化
1、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
2、雪: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3、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4、雾: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5、露: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6、霜: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7、雾凇:雾淞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小冰粒的过程,所以说属于凝华现象。
8、冰花:室内水蒸汽遇冰冷的窗玻璃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壁上形成的。
二、扩展资料
水的物态变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相反过程。(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是熔化的相反过程。(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
雾露霜物态变化口诀是什么?
露和雾是液化,霜和雪是凝华。
1、雾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多出些于春季二至四月间。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2、露
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3、霜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
4、雪
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扩展资料: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2、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3、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吸热)
4、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
5、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
6、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参考资料:
露、雾是液化,霜是凝华。
物态变化口诀
1、液化
液化气态变液称液化,液化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能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
液化现象要放热,雾、露、白气是液化。
2、升华和凝华
固态变气是升华,气态变固是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樟脑变小因升华。
紫碘微热便升华,凝华雪霜和雾淞。
扩展资料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关于“谁知道雪、霜、露、雾、云、雨、雾凇、冰花的物态变化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哈金鑫]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nlon.net/sn/184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哈金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谁知道雪、霜、露、雾、云、雨、雾凇、冰花的物态变化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谁知道雪、霜、露、雾、云、雨、雾凇、冰花的物态变化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
文章不错《谁知道雪、霜、露、雾、云、雨、雾凇、冰花的物态变化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