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什么是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根据多年试验研究和小麦生产实践,结合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冬小麦以“二调二省” 为核心内容的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
二调:
(1)因地制宜,调整播期
近几年来冬小麦播种后到越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冬前积温比常年同期高100℃左右。过高的冬前积温,对于不同播期和不同生态区的小麦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黄淮及长江下游冬麦区播种偏早的小麦可能形成麦苗过旺。据2006年调查,部分早播麦田冬前苗高达50厘米以上,少数麦田出现冬前拔节现象,穗分化进程过快,个别麦苗越冬前达到小花分化期。北部冬麦区部分播种过早的麦田,出现冬前群体过大现象,个别麦田冬前总茎数达到150万以上。
由于温度高,少数早播麦田生长量过大,冬前出现封垄,部分地块出现苗倒伏。生长过旺的麦田,麦苗素质差,抗寒能力明显降低。翌年早春遇冻害或突然发生的低温天气过程,造成大量死苗、死茎或小穗发育不全,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少数麦田可能造成毁种绝收。
根据全球变暖的大气候条件和我国小麦主产区连续暖冬的实际情况,各地的小麦播种期应在传统的适播期范围推迟1周左右,以确保小麦冬前(播种至越冬)积温控制在 550~600℃,最高不超过650℃。具体推荐的推迟播期范围是:北部冬麦区播种的冬性小麦品种推迟5天左右,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播种的半冬性小麦品种推迟7天左右。
(2)因地因时调整播种量,确保适宜基本苗
①适期播种要节约用种,适当降低播量,创建合理群体,提高群体质量。据调查,目前全国小麦主产区播种量普遍偏大的现象严重,北部冬麦区尤其突出,有些适期播种的小麦,播种量每666.7米215千克以上,晚播小麦甚至达到25千克以上。黄淮冬麦区及长江下游麦区有些适期播种的小麦,播种量达到10千克以上。播种量偏大的直接后果一是浪费种子,增加成本;二是造成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田间郁闭,容易发生病虫害,后期光合作用不良,茎秆细弱,容易倒伏,造成减产。
因此,建议一般在现有播种量的基础上,黄淮及长江下游冬麦区每666.7米2降低播种量1~3千克,北部冬麦区每667米2播种量降低2~4千克。以控制合理群体,发挥个体优势,提高群体质量,充分利用小麦优势蘖成穗。
小麦的播种量应以基本苗为标准来确定,具体应根据小麦的千粒重、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因素计算。一般要求黄淮冬麦区南部的半冬性品种基本苗控制在每666.7米210万左右,分蘖力较低的弱春性或春性的品种可适当增加;中部(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可控制在每666.7米212万左右;北部(半冬性品种)可控制在每666.7米212万~15万。北部冬麦区的南部高产田(半冬性—冬性品种)可控制在每666.7米212万~18万,中部高产田(冬性品种)控制在每666.7米215万~20万,北部高产田(冬性品种)控制在每666.7米220万。
②过晚播种要适当增加播种量。过晚播种指冬前积温低于500℃,冬前总叶片少于5叶的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播期、品种分蘖特性等因素,在适宜播种量的基础上,冬前积温每减少15℃,每666.7米2增加1万基本苗。以确保有足够的成穂群体。
二省:省水、省肥
(1)省水:推迟春季灌水时期,重点节省返青水
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冬前降水情况,确定是否灌冻水。墒情好、播种晚的麦田,节省冻水。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和需水关键时期的需要,提倡推迟春季灌水时期,节省返青水。据调查,现在有些麦田春季浇水偏早,既浪费水,又对小麦生长不利。早春小麦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对于已灌底墒水和冻水、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早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地温,促苗早发,控苗壮长。将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春5叶露尖前后)进行。
(2)省肥:合理运筹施肥,降低施用量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和高产优质的要求合理用肥是当前应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小麦主产区的有机肥用量普遍偏少或基本没有,小麦生产主要靠化肥。“肥大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不少地区小麦生产中化肥用量过多,有些人简单的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发现有的麦田每666.7米2施氮素25~30千克,缺乏合理施肥的知识,造成严重浪费。底肥和追肥比例不协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不少中强筋小麦底施氮肥占全生育期施氮肥总量的70%以上,造成小麦苗期肥料过剩,后期肥力不足。因此,建议在各类中高产麦田一般在现有施肥基础上每666.7米2减少氮素施用量1~3千克,推荐施肥量为中强筋中高产田小麦全生育期每666.7米2施氮素14~16千克,高产麦田16~18千克/亩,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6~8千克。底施氮肥和追施的比例为5∶5或4∶6,追肥时期掌握在拔节期。磷钾肥可全部底施。弱筋中高产麦田小麦全生育期每666.7米2施氮素12~15千克,底、追比例为7∶3,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5~7千克。磷、钾肥可全部底施,也可以留1/3做追肥。
本技术体系中还要注意三防,即适时防病虫、防草害、防倒伏。
小麦的种植方面的问题
(1)高、中产麦田。
高产麦田地力水平高,生产条件好,连年氮肥投入量过大,但钾肥投入相对不足。在施肥上要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全面实施秸秆还田,按照控氮稳磷增钾补微的原则。高产麦田(500千克/亩以上)亩施有机肥4米3、纯氮(N)14~17千克、磷(P2O5)8~10千克、钾(K2O)8~10千克。施肥方式,磷肥一次底施,氮肥30%底施、60%拔节期追施,10%于小麦孕穗期追施;钾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中产麦田亩施有机肥3.5米3、纯氮(N)12~15千克、磷(P2O5)7~8千克、钾(K2O)5~8千克。施肥方式,氮肥40%底施,60%拔节期追施;钾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磷肥一次底施。微肥施用,可选用硫酸锌或硫酸锰拌种,每千克种子用肥2~4克。小麦生长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增加小麦千粒重。
(2)晚播麦田。
晚播麦田因腾茬晚,播种后延,冬前积温不足,要重肥促苗,以达到冬前苗壮,春季转化快的目的。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米3以上,纯氮(N)14~15千克、钾(K2O)6~7千克、磷(P2O5)8~9千克;中产田亩施有机肥3米3以上,纯氮(N)12~14千克、磷(P2O5)6~7千克、钾(K2O)5~6千克。施肥方式,氮肥40%~50%底施,50%~60%拔节期追施,磷钾肥一次底施为宜。中后期针对性叶面喷施多元微肥。另外,麦棉套作区由于钾消耗量较大,可适当增加钾肥用量。
怀川916小麦品种
冬小麦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天成熟,全生长期一般在190~210天。
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小麦一生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开春后,麦苗开始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气温的升高,麦苗生长速度加快,茎节间自下而上逐渐伸长,称为拔节。此时用手触摸近地麦秆时,能感觉到有明显突起的节。拔节后,分化中的麦穗随节间伸长逐渐向上生长,当幼穗长到最上面一片叶(剑叶)的叶鞘中,叶鞘逐渐膨大呈纺锤形,称为孕穗。
当小麦秆的最后一个节间伸长,麦穗顶部由剑叶叶鞘中伸出,即为抽穗。小麦的抽穗期一般在4月上旬到5旬上旬。抽穗后2~6天后开花。开花受精后小麦进入灌浆成熟阶段。
一、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要点 目前,河南省已大面积推广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就亩产400—500千克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群体与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基本苗在正常播期内每亩10—12万;晚播麦每亩25万左右;越冬前总茎数每亩80—90万;最大叶面积系数应为7-9。产量结构:成穗数要求每亩45—50万;每穗粒数30粒左右;干粒重40克左右。
2、栽培要点
(1)肥力基础:要求麦田有机质含量为1%一1.5%;亩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标准氮肥40—50千克,标准磷肥25—50千克,钾肥(硫酸钾)7.5一10千克。并应做好配方施肥。
(2)播期与播量:适时麦(10月5日前后),基本苗为每亩8—12万,并要求严格按计划苗数、千粒重、发芽率计算播种量。晚播麦(10月下旬),基本苗每亩25万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要求灌水3—5次(底墒水,冬水,拔节一孕穗水,灌浆水等)。
(4)及时除治病虫害:特别要注意除蚜及白粉病的防治。
(5)适时收获:要求在蜡熟末期,若面积大,也可提前到蜡熟中期收割,
二、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精播高产技术是夺取千斤高产的重要途径。其特点是基本苗少、播量低,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其栽培要点如下:
1、打好基础。精播高产栽培必须具备较好的地力和很高的管理水平。一般要求耕层厚度在30厘米左右,耕层有机质含量1.5%以上,全氮0.08%、水解氮40—60ppm,速效磷30ppm,速效钾80一100ppm。同时还要求每年施入优质圈肥 5000千克,标准氮肥和磷肥各50千克,标准钾肥20千克。要精耕细作,一生需浇水5—6次,这样才能获得500千克以上的产量。
2、选好良种,应选择分蘖力强,穗大,粒大的抗病、丰产、优质良种。并在播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3、充分发挥单株增产潜力,减少播量,适期早播,精量匀播,充分发挥单株的增产潜力,是精播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一般要求基本苗范围8-12万/亩,并按干粒重、发芽率正确计算播种量。并要注意选择大粒种子。适期早播,播量小的早些、播量大的应晚些。另外还要力争下种均匀,覆土一致,出苗整齐。
4、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麦苗分布均匀,健壮。群体结构合理,每亩基本苗8-12万。冬前总茎数60—80万/亩,年后最高总茎数80一100万,亩穗数45万左右。最大叶面积系数(孕穗期)5—6,开花、灌浆时为4。成穗时穗粒数30粒以上,干粒重40克以上。
5、加强田间管理。越冬前只浇水不追肥。返青早锄划,提温促根;起身前深中耕蹲苗,控上促下,拔节期一次施足拔节肥(标准氮肥每亩25千克),灌足拔节水。偏旺田可在起身后镇压一次,并适当推迟拔节肥水(五叶一心时)。中后期要保 证浇好挑旗、扬花、灌浆水;适当早停水,防贪青,促落黄,防倒伏,防病虫,尽力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因苗管理。
三、晚播麦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晚播麦一般播种出苗晚,苗小、蘖少,根弱,吸收能力差,穗小。为夺高产,必须抓好如下工作:
1、精耕细作,施足基肥,足墒下种,晚播麦一般冬前不浇水、不施肥,所以整地、施肥、足墒就显得格外重要。并要适当浅播(3—4厘米),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次全苗。
2、选择良种,适当增加播量,选择耐寒高产品种,并应适当增加播量,要求基本苗每亩25万左右。
3、加强早春管理,促蘖增穗。要早锄划松土,顶凌时就开始,提温促根,一般进行2—3次,解冻后及时镇压一遍,再结合锄划,可提温、保墒、防旱、促苗早发。返青后要及时清垄清棵。浇水不可过早,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生长,可在新根新蘖长出后,肥水齐攻,促根促蘖。并注意浇好拔节、孕穗水,抽穗、 扬花水,灌浆水。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四、盐碱地小麦增产技术要点 盐碱地具有“碱、寒、湿、板、薄”五大特点,小麦表现为难全苗,易死苗,生长弱,产量低。为夺取碱地小麦高产,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增肥围堰平地,改士蓄淡压碱 盐碱地耕前增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控制返盐。追肥也以在早春一次施人为好。还可以在耕前田间筑埂建畦,积雨保水,渗水洗盐压碱。有条件的应浇水压碱后播种,以确保—播全苗。
2、选用良种,适期早播 应选用耐盐品种,如轮抗6、7号等。盐碱地小麦比一般麦田早播7天左右,播量就比一般麦田多10%一 15%。要注意播前拌种,以防地下害虫。
3、加强管理,防止返盐 冬前及早春应多锄划,可切断毛细管,提高地温,防板防返盐。冬前及起身前(地化通前后)浇水压盐,防止死苗,是增产的关键措施。
怀川916小麦属于弱春偏半冬型的小麦新品种,穗层整齐,茎秆粗壮且弹性好,植株较低,分蘖成穗率高。该品种的籽粒为长卵型,颜色为白色,籽粒均匀饱满。怀川916小麦具有早熟,抗病性好,高抗干热风,抗寒以及耐旱能力强的特点,通常在-11℃的环境下仍能安全越冬。
一、怀川916小麦的特征与特性
1、怀川916小麦是以豫麦47为母本,小偃5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弱春偏半冬型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早熟性,比周麦18早熟5天,比4110品种早熟2-3天,比矮抗58品种早熟4-5天,比豫麦49-986早熟5-6天,通常在生产上可利用该品种的早熟性提早收获,然后早播种夏玉米能促进夏玉米早熟以及高产。
2、根据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穗层整齐,茎秆粗壮且弹性好,植株较低,4年来的平均株高为65-73cm,分蘖成穗率高,单株最高成穗可达30-50个,根系庞大且扎根深,在4年的示范中无倒伏现象。
3、怀川916小麦的籽粒为白色长卵型,籽粒饱满且均匀,粒色鲜白透亮,全角质,角质度100%,无黑胚,具有良好的商品性,幼苗呈纯匍匐状,冬季生长稍慢,春季生育的速度加快,抽穗早,灌浆快,落黄好。根据2010年省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显示,该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14.67%,湿面筋为31.2%,容重为806g/L,降落数值为187秒,吸水量为62.9ml/100g,形成时间为3㏕,稳定时间是8.9㏕,弱化度为54F.U,沉淀值为74.8ml,硬度为70H1以及69.7%的出粉率,总体的品质已达到优质强筯粉的标准。
4、怀川916小麦具有抗病性好、高抗干热风、抗寒、耐旱能力强的特点,能抗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一般在正常适时播种的情况下,该品种约在5月底就能成熟,比其它品种早熟3-5天,能避开干热风危害。
5、2009年冬天至2010年春天,该品种在最低气温为-11℃且持续低温的情况下仍能安全越冬,幼穗未遭受冻害,而在其它品种大面积减产(亩产量为400-450kg)的情况下,怀川916小麦的亩产量仍能达到550kg。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之间,发生了6个月持续干旱的情况,但它的亩产量仍能达到650kg,最高亩产量高达800kg,有极强的抗寒以及抗旱的能力。
二、怀川916小麦的产量表现
1、在2010-2011年,怀川916小麦参加了河南省共12个生产试验点,全部都增产,其中在商丘试验点的亩产量高达650.7kg,全省平均亩产量为535.7kg,比对照品种增产5.8%,是全省5个参试品种中的第1名。
2、根据4年来大面积生产示范数据表明,怀川916小麦的亩产量基本维持在650kg左右,亩产量最高可达到800kg,比其他品种亩增产约100kg。
三、栽培怀川916小麦的技术要点
1、从10月5日至30日均可播种怀川916小麦,豫北地区适合在10月5日至10日之间播种,豫东、豫南、豫东南以及豫西南适合在10月10日至15日之间播种。若晚播,必须要适当的增加密度,每晚播1天,每亩需要增加播量4.5kg,能使每亩增加7.8万的有效穗数,以密补晚的方法,能够挽回因为晚播而造成的损失,每亩可挽回约92.12kg。
2、该品种属于长日照作物,若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充足的阳光,会出现植株徒长且不结穗的情况,因此需要给该品种提供全天日照的条件,使其能够更好的生长。
3、为了使怀川916小麦更好的生长,提高植株生长速度,可提供营养均衡的氮磷钾混合肥料。一般为了防止土壤结块,在施肥时可搭配腐熟的农家肥或者有机肥。
4、虽然怀川916小麦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但对害虫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在其生长期间,需要定期喷洒蚍虫林等除虫药剂,避免植株遭到虫害。通常雨季过后,雨水会冲刷掉一部分的药剂,此时需要补喷。
四、适合种植怀川916小麦的地区
怀川916小麦适应力强,不仅能种植在不同土壤类型的高中水肥地中,也适合间作套种或晚茬种植,在全省各地早中晚茬地均能种植。
关于“什么是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雾豹]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nlon.net/sn/1815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雾豹”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什么是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什么是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