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我国(圆明园)中丢失的文物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圆明园)中丢失的文物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2、圆明园印
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3、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4、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5、圆明园全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词。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将这四十幅画掠夺走。现藏于法国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自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以来,不仅堪称“东方文化艺术宝库”的中华园林付之一炬,大批的珍品文物也随之被英法联军掳走,(也包括这40 套80幅乾隆年间绘成的圆明园全景图),并一直不肯归还中国。
颐和园最美的地方在哪
南开文化宫,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三宫”,是天津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但是,经过近百年的风吹雨打,如今这里已破旧不堪。今年5月,南开区将正式启动南开文化宫古建筑群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在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修复,突出王府文化与皇家园林特色。修复后的南开文化宫古建筑群将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板块中极具魅力与品位的文化旅游景区。
据了解,此次,南开区计划投资2500万元修复“三宫”,该项目将于今年5月开工,工期为14个月。
南开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修复工程将在对“三宫”实施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不改变其原貌和原结构,对其进行整体修缮、复原,修旧如旧。修缮工程主要包括地面工程、内檐工程、外檐工程、花园复原、配套设施改造完善等五方面工程。修复后的古建筑群将继续保持清代宫廷“青砖、绿瓦、红门”的建筑风貌。同时,将彻底清理、拆除院内现有的临时、违章建筑,修复后不允许进行经营活动,而将成为本市的一处文化旅游区,主要开展“王府复原陈列”、“民族文化交流”、“古玩鉴赏、交流、展示”及影视拍摄等项目。
修旧如旧突出皇家园林特色
未来景区文化旅游影视拍摄
百年沧桑
三宫的前世今生
一边是斑驳不堪的雕梁画栋,一边是小贩的当街叫卖,其间还夹杂着孩童们的嬉戏打闹——眼前的景象恍如时空交错,这里可是那座有名的天津“王府”。
南开区白堤路西侧,有一处规模巨大的古建筑群,占地足有18000平方米,如今名叫南开文化宫(也称天津三宫)。
1914年,江苏督军李纯将北京西直门外原明代大宦官刘瑾的府邸买下,拆下的建筑部件,如琉璃瓦、雕梁画栋、墙砖、石雕等,并进行编号,原样拆卸运抵津,终在1923年在此重建而成,其建筑结构甚至细枝末节的装饰,都与当年的王府建筑别无二致,故有天津“王府”之称。
斗转星移,“李纯祠堂”的名字或许早已淹没在历史的记忆中,不过提起天津那个“旧书市场”,却是大名鼎鼎。每到周末,前来淘宝寻书的人络绎不绝。前两年,旧书市消失了,一度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我还想,这座宅院终于保护起来了。”80岁的薛秉德老人住在白堤路,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幼年的他仅仅知道这座深宅大院里面住的是个“大将军”,后来才获悉原来这座宅院还有那么丰富光辉的往昔。
一踏进这深宅大院,很容易就能体会出王府建筑的宏伟气派。
沿高台阶拾级而上,一座宽大的院落呈现眼前,南北相对的大殿居中而建,两侧较小的东西配房规模略小,曲折蜿蜒的回廊伸入后院深处。
地面的方砖还是那么完整,经常被人踩踏的地方有些发亮,每到夏天,四角墙边,绿油油的青苔会悄无声息地爬上墙基。
抬头观望,大殿上的绿琉璃瓦整齐地排列在屋脊之上,屋脊两端的大吻与垂兽、跑兽,安详地守卫在它们永久不变的位置上。
整座宅院,主要木质结构都采用榫卯结构,没有一颗钉子,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异地组装重建的可能。
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许多木质结构已经开裂,露出深深的木纹,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殿外部彩绘已经风化严重,很多地方都已经痕迹全无。纵观今日的院内,尽管各个建筑的威武气势还在,但漆皮剥落的建筑外观,萧条冷落的整体环境,以及与建筑格局格格不入的小商小贩,多少让人心生几许惆怅。
“三宫”也叫“李纯祠堂”。李纯民国初年曾任江西都督、江苏督军。“李纯祠堂”自1913年起建,历时10年建成,现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由花园和三进四合宫殿式建筑及东西两侧游廊构成。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砖绿瓦,朱漆门窗,装饰多鎏金彩绘。影壁、石狮、石坊、华表、御河、拱桥、戏楼、月台建制整齐,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宫廷建筑风格,在天津素有“天津小故宫”、“津门庄王府”之美誉。该古建筑群在天津市区内规模最大、建制最完整,198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最美的景点有苏州街、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四大部州、智慧海、宝云阁、排云殿、长廊。
颐和园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
景点如下:苏州街:苏州街又称“买卖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
万寿山: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佛香阁: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昆明湖: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四大部州四大部州在万寿山后山中部,是汉藏式的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前有须弥灵境(现为平台),两侧有3米高的经幢,后有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个凹凸不平的台殿,一个代表月台,一个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
智慧海: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宝云阁:宝云阁(铜亭)是中国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建在佛香阁西侧的五方阁院中一座高4米的汉白玉石座上始建于乾隆年间,高7.5米,重207吨。
排云殿: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关于“我国(圆明园)中丢失的文物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对井当歌]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nlon.net/sn/133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对井当歌”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我国(圆明园)中丢失的文物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圆明园)中丢失的文物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我国(圆明园)中丢失的文物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